1)第267章 江山运作的第一个IP_年代: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67章江山运作的第一个

  北风那个吹呀,雪花那个飘。

  燕京教育出版社的大门外,江山正忙着给黄永钰和自己点烟。

  “今天得亏您跟着一块来了,不然那三篇序还真不一定能拿得着呢!”

  这次北上燕京城,除了为“走进校园”拍些素材,再者就是为了那本即将再版的《江山钢笔字帖》。

  第二次与燕教出版社合作,江山同志仍没有轻易提起版税分成的合作方式。

  一是念及央美江书记的牵线之恩,至于二嘛,当然是因为自己现在的胳膊还不够粗。

  所以,江山此次上出版社的目的,除了拿上一笔高达900元的稿费,再就是为了自己这本钢笔字帖上的三篇序言。

  《江山钢笔字帖》这本薄册上,最令行家刮目相看的地方,就是开篇后:沈丛文、黄永钰,和央美院长江丰,亲笔书写的三封“推荐信”。

  而这一会,这三篇序言的原件已经被江山握在了手里。

  “那三篇序原本就是写给你的,它出版社凭什么压着不给你。”

  虽然,黄永钰今天的确是替小江撑腰来了。

  但这事他原本就觉得不是难事,毕竟如今的出版社、可根本还没有保存原件的意识。

  一经采用发表,后面的事就根本不会再有人过问了。

  全凭编辑自己个去处理。

  退稿自当相提别论,如果作者投寄的是厚厚一本书稿,出版社当然得给人原封不动的寄回去。

  但如果出版社收到的是单篇,或薄薄几页的小中篇,那么编辑就只能说声对不住了。

  因为他们根本没那个精力去退,也根本没这么多资金去一一邮寄。

  毕竟在7、80年代,文艺青年外加自以为是的文艺青年,其数量规模实在过于庞大。

  “理的确是这个理,”江山也知道这三篇序的主人,就是冲着自己来的:

  “但,您刚刚没瞧见那位朱社长的表情吗?还是有点不大情愿啊。”

  “我怎么没瞧见,”黄永钰笑了:“她那是担心你会拿着这几篇序,和伱那些个字样上其它出版社去,可这事你要真想这么干,她也拦不住。”

  刚刚在社长办公室里,朱社长可是逮着江山足足夸了好一会。

  虽只盯着江山的钢笔字样连声叫好,没提一句电话订单爆响的事。

  但无论是江山,还是旁观者黄永钰,眼里都已经瞧的清清楚楚了。

  这本《江山钢笔字帖》,一定已经成为畅销书了。

  页数少、空地多,不费纸标,不占地方,老少皆宜、物稀为贵。

  最关键的优点就是,不怕被乱扣帽子。

  虽然江山同志要这几篇序的原件,只是想给自己留个纪念。

  但黄老师的一番话,也的确说出了江山的后期计划。

  “她的确拦不住。”

  但如果在条件同样的情况下,江山依然会把字帖交给燕教出版社继续发行。

  “今天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ke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