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84章 皇帝_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384章皇帝

  南京。

  朱怡炅还有几天就得正式搬到紫禁城去了。

  到时候,这座皇帝住了好几年的临时行宫也不打算拆除,更不会卖给民间,或者改造成官舍。

  不是朱怡炅不舍得,而是这样太过于掉价。

  别的不说,这可是皇帝行宫,就算真的朝臣同意皇帝去卖。

  谁特么敢买?

  就算卖出去了,大概率也是强买强卖,纯属扰乱民间市场,还容易给后世子孙立个坏榜样。

  官舍也是同样道理。

  皇帝这边还没上班,今日轮值的秘书官就已准备妥当。御案上全是内阁、枢密院、秘书阁及其它各部院呈递上来,需要皇帝御笔朱批的奏章。

  如今的大明,内阁虽然话语权还是最重,但一些特殊职能的部院都已开始逐步绕开内阁,直接向皇帝负责。

  这也是开国皇帝才拥有的特权,往后几代肯定就不行了。

  这是必然现象,历朝党争背后深层次原因,基本都是皇权和相权的对抗。

  老朱把宰相制废除了,但相权可是从来都没消失过。

  朱怡炅前来办公的时候,轮值秘书官已将御笔准备好了。

  除了轮值的秘书官,皇帝日常办公时,身边一般还会随行一个起居注官员。专司记录皇帝一日言行举止,所做事务,且不论好坏。

  当然,这只是职分所系,诸如皇帝睡了哪个妃子这些信息,起居注官不可能会知道,因为他进不了后宫。

  前明隆庆帝便是最好的例子,所以大概率还是皇宫这边事后告知,再由起居注官进行登记。

  至于皇帝临幸妃子到一半,太监按照规矩要来制止,不能误了时间什么的。

  只能说看看就行,不可尽信。

  毕竟,从李世民这个不守规矩的皇帝开始,起居注的真实性就已经大打折扣。

  起居注官孟彦提笔记下:“建武五年×月×日×时,上至南京别苑御书房批阅奏章。”

  朱怡炅没管他们,随即开始批阅起御案上的奏章。

  随手抽出一本,是来自北地的灾情报事奏,那边灾情时间较为延后,但总体并不严重。

  因为北地人口不多,很多地方近乎白地,灾情也灾不了多少。

  内阁对于这种报事奏没做批注。

  朱怡炅提笔朱批:阅。卿当勉励。

  后头那句纯属多加,算是皇帝对官员的鼓励。有时批奏章时,皇帝也得适当圆滑一些,以显体恤下臣。

  雍正曾经被孙文成天天用请安折子刷屏,还能不厌其烦的批复:朕很好,又胖了些。

  再度抽取一封奏章,却是广西巡抚呈递,朱怡炅只看了两眼,顿时有些无语。

  原是广西巡抚按着中枢政令,要在广西地方选拔僮妃。结果不少僮人闻之还真就不再对抗官府,跑回去选美去了。

  一开始还好,可随着参与选美的越来越多。这些僮人都是高度汉化,知道这个妃子名额意味着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ke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