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82章 黄河改道山东_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382章黄河改道山东

  今年各省,只有局部地区发了旱灾,但自入夏以来,黄河下游多雨。

  这看似缓解了旱情,却让黄河、准河水位猛涨。

  黄准一带未发旱灾,倒是发起了洪灾。孙嘉淦运气不错,与李绂一道从国子监迁调,去做了河道总督。

  大明定都南京,没有漕运需求,所以也就没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。

  孙嘉淦这个河道总督,属于临时任命,主要职务便是抗洪救灾。

  李绂在江西掀大案的时候,孙嘉淦在黄淮流域同样忙的脚不沾地,甚至于屡次涉险进入黄泛灾区,主持地方官吏抢险救灾。

  前后从夏季忙到入秋,雨水减少,黄泛灾区才稍稍缓解。

  朱怡炅看着手中各地官员呈报灾情的奏章,叹息道:“民生多艰啊!百姓好不容易躲过了兵灾乱世,却躲不过这洪水天灾。”

  孙嘉淦已被召回南京,这时说道:“启禀陛下,黄淮水患并非天灾,而为人祸也。”

  “人祸?”朱怡炅皱眉问道:“孙卿是说伪清修筑防洪堤坝时偷工减料,致使决口吗?”

  孙嘉淦说道:“并非如此,恰恰相反,伪清防洪堤坝事关漕运要务。负责此事的官员便是胆子再大,也不敢贪墨。就算贪墨,也不会贪的太狠。只是,黄淮水患,其根本不在堤坝,或者说正是堤坝修的太多,已然严重影响到了当地水文。”

  “这是为何?”朱怡炅不是很懂治水。

  孙嘉淦说道:“自南宋绍熙五年,黄河决阳武,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,南支与泗水合流,南流入准,此为黄准水患之始。往后历朝治水,皆以保障大运河畅通为要,采取修筑高堤,堵塞黄淮水道的法子。此为治标难治本!”

  这很正常,明清两朝定都北京,无论谁来做漕运总督、河道总督,第一要务便是保障大运河的漕运。

  否则,你是想让皇帝饿肚子,还是让北京饿殍遍地?

  别说官帽了,九族亲戚还要不要了。

  从前明弘治年间开始,明廷不断尝试治理黄河,但始终掣肘于大运河漕运。

  所有治河官员只能采取消极手段,修筑越来越多的河堤,把整个黄淮水道都围堵起来。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黄河、准河、运河交汇的清口大量淤堵,并最终汇入洪怿湖。

  洪泽湖原本只是多个小型湖泊沼泽聚集地,正是靠着明清两朝不断治水,这才不断扩张。

  前明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,然后,又在洪泽湖筑堤,人为抬高其水位。意图遏制洪泽湖水扩张的同时,借其湖水来蓄清刷黄,冲刷黄河泥沙,从而起到黄准合流入海的作用。

  只可惜,这个法子连后头的满清都没撑住,蓄清刷黄非但刷不动,反而还让洪泽湖湖床被不断抬高,湖面也越来越广阔。

  直到康熙年间,漕运被洪泽湖严重堵塞,为了防止北京随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ke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