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6章 总督晕过去了_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6章总督晕过去了

  宴会结束。

  王礼当天就带着人手,挨个前往五大家,亲切慰问了对方家中族人。

  并在五大家盛情之下,被迫收下了对方献于朝廷的钱粮银子。

  虽然五大家明确说了,这钱粮都是乐输,但清正廉洁的王知府,还是坚持一一写了借条。

  且在之后,又亲自考校了五大家嫡子们的学问。

  考校的结果,自是非常满意,王知府高兴之余,更是当场破格赐予了每人一个功名。

  并在府城官吏中,给他们提前划去了一些录用名额,以防止这些身怀功名的士子报国无门。

  如此操作,在刻意传播下,很快便席卷了整个台弯府,再到下面的台弯和凤山两县。

  这一传播,在那些豪绅大户们之间自然是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
  但,正如王礼预料的那样,接下来这些人,有一个算一个。

  对向朝廷献粮,不,是借粮,都相当用心。

  唯求朝廷念在他们老迈,许他们儿女能继续承欢膝下。

  只可惜,对于他们的这番话,负责借粮的那些明军厢兵,自然是听不懂的。

  银子他们要,粮食他们也要,人他们更要。

  期间,也有一些土豪劣绅选择了武力对抗大明王师。

  但大多都是三三两两,不成组织,轻易就被这些厢兵剿灭。

  他们的钱粮银子,还有土地也全都充公,倒是让那些厢兵们好生发了一笔横财。

  甚至有些厢兵尝到了甜头,开始有意无意的对那些豪绅大户们进行威逼。只可惜,那种敢武力反抗的傻子终究还是少数。

  倒是让这些负责借粮的厢兵营,好生可惜了一番。

  如此下来,短短数日,筹措来的钱粮就达到了惊人的数字。

  这般神速之下,地方居然还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叛乱,就连朱大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
  不得不感叹,这王礼只是当个知府,属实是屈才了。

  不过,有了足够的钱粮,朱大王也旋即开始加快了练兵的进度。

  ……

  康熙六十年(大明永和元年),七月初。

  福建厦门。

  一处港口哨楼。

  “那是什么?”

  两名值守的清兵发现远处海面,似有船行。

  其中一人见罢,连忙下去汇报,另一人则是继续盯着。

  没消片刻,消息便传到了今日值守的清兵把总那里。

  这名把总倒也不含糊,迅速召集了麾下清兵,于港口集结,以备不测。

  同时,布防于厦门的几尊炮楼,也是一个个调转了炮口方向。

  不过很快,这些炮楼又再次放下了戒备。

  因为他们看到了那些海船上所悬挂的清字旗,这是大清官军水师的旗帜,用以区分民船和官船。

  对了,黄龙旗这玩意儿,是在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诞生的,这时候还没有。

  待到这几艘不知哪里的水师舰船于港口停泊,那名带兵前来的清兵把总这才快步上前,准备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ke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