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38章 攻守易势_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38章攻守易势

  九江不仅是长江重镇,同样也是湖北、安徽、江西三省通衢,是绝对的战略要冲。

  只要隆科多顺江而下,必须经过九江,且必定要拿下九江。

  否则,不论接下来过彭蠡口入鄱阳湖,进兵南昌。还是顺江而下,直取江南腹地,都有腹背受敌,被明军包饺子的风险。

  黄殿又不是不懂军事,自然知道这点,所以也是抓紧时间拼命的往九江城里头塞人塞物资。

  第四军基本都是新兵,大概率是很难打得了硬仗的,至多就是打打顺风仗。

  缩头乌龟,据城死守的确是最佳选择。

  主动迎战那是纯扯淡!

  更不能撤。

  本来就是新兵,士气可以忽略不计,因为临场肯定得出纰漏。

  只要黄殿敢撤,哪怕告诉士卒这是战略转进,也会极大损伤士气。

  而且,最紧要的是,明军能撤,九江城中的百姓可撤不了。这么短的时间,明军根本无法将百姓全部带走,带一半都够呛。

  且不提隆科多本人会不会爱民如子,这可是打仗,自然是以给敌军造成最大损失为优先。

  但凡九江城落到清军手里,无非就是屠城和挨个砍头的区别。

  所以,九江不能弃,弃了就完了。

  不过黄殿也非是一味死守,自己打不了硬仗,但是其他军的友军可就不一定了。

  只要他能拖住清狗,说不准这还是一次难得的战机?

  事实证明,黄殿的谨慎不无道理。

  隆科多这次虽只带了五万大军,但这五万大军严格来说,却几乎没有多少新兵。

  淮军两万、新军三万,还有五千八旗步军随从。

  兵甲齐备,粮草充足,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隆科多手头上的精锐了。

  隆科多也已经跟明军交手过好几次了,早就明白那种新兵或者旧式绿营兵对大战不仅毫无帮助,反而还会冲垮自己的本部主力。

  常州那一战,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。

  哪怕是试探性进攻,不带着精锐来,万一溃败了,自己连走都走不了。

  尤其是那两万淮军,作为先前攻打池州的主力,虽然最后没能打下来,但这都是在于隆科多急着走,不可否认其战力。

  听闻此番是来收复安徽,为了回家,这些淮军将士可谓士气高涨。

  ……

  隆科多大军自武昌出发,顺江而下,途经黄州府,稍作停歇补给,并在此构筑了后勤补给线。

  三月出发,到了快四月,清军才进抵武穴。

  没有遇上明军长江水师,清军长江水师突破武穴,沿江而下。

  过城子镇,也不去攻打,直接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进兵九江府。

  明军水师的问题开始初步显现。

  伴随着地盘日益扩大,区区四百条战船的明军水师已然不足以应对庞大的海防压力。

  南澳岛、琼州府、澎台路、宁厦两港、淮水防线、长江水师等等。

  这么一分,四百条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ke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