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16章 清顺帝_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16章清顺帝

  编修《清史》,这是新朝才有的权力。

  一旦开编,便意味着伪清在江南彻底翻篇,政治意义非凡。

  这也是为啥礼部左侍郎会来上奏此事,明显就不是奔着修史去的,更多还是为了政治影响。

  只是,现在修《清史》未免还是太早了些。伪清不仅富有大半江山,而且明军也还没攻入北京。

  没有伪清历代皇帝的实录和史稿,拿什么修《清史》,瞎几把乱编吗?

  不过,相关的机构倒是可以先立起来。

  唐朝以前,普遍都是私家修史,直到李二凤开设史馆,并选任史官,由宰相监管,这才确立了官修史书的制度。

  到了北宋,制度进一步完善,并设立了起居院、日历所、实录院、国史院、会要所、玉牒所五大专门机构。

  其中,实录院、国史院为专管前朝修史的机构,伪清国史院甚至持续到了民国。赵尔巽后来在国史院修《清史》,国史院改名为清史院。

  而会要所的职责与朱皇帝现在的秘书阁高度重合,倒是不需再设。

  起居院、日历所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干嘛的,玉蝶所为记录皇室宗亲大事。

  而皇后即将临盆,这大明第一个正统皇嗣即将诞生,玉蝶所也可搭建起来了。

  朱怡炅随即提笔朱批:“修史且不急,可先拟定庙号、谥号。”

  这也是礼部左侍郎萧仁方奏本里写的,显然是料到了皇帝大概率会不同意。

  毕竟啥也没有,北京故都都不在手里,怎么修史?

  但不修史,却可以先给伪清圣祖康熙爷先上个庙号、谥号什么的。

  虽然大明这边人人痛斥伪清,不过该修《清史》还是要修,政治舆论不能丢。

  而能被新朝上庙号、谥号的一般都是前朝末代皇帝,再往后即便登基了,也不被视为正统。

  至多被视为延续,这实则是一种政治舆论攻势。

  例如朱元璋为元惠宗上谥号顺帝,就是默认其为大元蒙古国的末代皇帝。即便后来元廷退居草原,明军三路北伐无功而返。

  但元朝至此也变成了北元,即大明认可北元为元朝的延续,却不认可它就是元朝。

  一如大顺和大清刚刚攻入北京,南明退居南京,这两位便迫不急待给崇祯上庙号、谥号一样,就是要从政治法理上将明朝定死。

  后面的南明不再被视为大明,这也是为啥大清灭南明,却没有读书人过来提笔挥斥。

  不仅仅是因为读书人大多都做了带路党,还是在于从政治法理上,南明和大明已经分割。

  清廷斥责南明为伪朝,却尊奉崇祯正统。

  ……

  跟着奏本批复下去的,还有礼部左侍郎萧仁方正式迁调国史院主官,专司《清史》编修的任命。

  礼部左侍郎官轶正三品,而国史院为伪清内三院,后来改为内阁,官轶正二品。

  这等于原地跳两级。

  萧仁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ke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